在杭州眾多產業園區里,杭州東部軟件園早已聲名在外。不僅因為園區內有舒適的創業環境,還因為它是一個智慧化園區。
在東部軟件園上班,企業員工不用擔心呼吸不到新鮮空氣的問題。在這里,每個房間的空調上都通過二氧化碳傳感器,測算房間里的含氧量。如果房間內人數多,含氧量下降,就會自動開啟新風系統,將新鮮空氣送到室內。
此外,通過無線傳感技術,利用遍布在園區各個角落的上千個采集器,東部軟件園的工作人員能夠實時地監測各入駐企業的用電量,并進行數據分析,從而給企業提出優化用電的報告。
東部軟件園對智慧園區的認識是一個逐漸加深的過程。在此之前,東部軟件園還進行了樓宇智能化和智能園區的建設。智能園區階段主要是發展物聯網應用。在這一階段,東部軟件園意識到,傳統的智能園區建設存在三個問題:首先,重物業管理、輕客戶服務;其次,重商業開發、輕產業培育;第三,硬件投入較多、軟件投入相對較少。因此,東部軟件園主動轉變發展理念,打造智慧園區。
東部軟件園董事長宋小春說:“智慧園區建設首先要明確其作用和目的。”在他看來,智慧園區已經從技術層面上升到了理念層面,代表的是一種先進的管理理念。
宋小春認為,打造智慧園區的過程,實際上是優化管理流程的過程,流程梳理是關鍵環節。在這個過程中,要注重觀念更新、自主設計、思想發動、領導帶頭。信息化既可以為企業的主營業務服務,也可以為政府的投資管理服務。而東部軟件園通過信息化建設,提高園區的服務質量、科技創新氛圍和客戶管理水平。同時也明確了園區內工作人員的責任、優化了工作職能。“信息化能夠使我們的服務質量變得更好,把管理思想變成管理行動。人的管理能力、管理范圍都擴大了,這樣企業才能給客戶帶來效益。”宋小春說。
東部軟件園在智慧園區建設過程中更加注重智慧產業的應用。東部軟件園成立了網絡科技公司專門負責科技產業的發展,結合園區積累的經營發展理念,承擔了智慧園區各信息化系統的集成開發。這不僅解決了園區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也推動了園區內科技產業鏈的培育,為企業提供了新技術和新產品示范應用的平臺。
宋小春認為,智慧城市的建設并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發展理念問題。要發展智慧城市和智慧園區,首先要理解智慧這個概念。所謂智慧,是全面的信息化。中國作為新興市場國家,要在新型城市化建設的過程中,把實體經濟、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的產業層次發展結合起來,智慧城市的建設不僅是研究如何進行城市管理,更要與當地的產業發展結合起來。
東部軟件園在智慧園區建設方面更為注重新興產業的培育和創新體制的建設,并且意識到要加強知識經濟的培育和積累。智慧園區是智慧城市的一個特色功能區和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帶動很多產業,比如園區一卡通、智能交通、智能安防、能源管理等領域,涉及到物聯網、云計算以及新能源技術和產品的應用。在智慧園區的引導下,如今,東部軟件園的新興戰略產業集聚效應已初步顯現。
(實習記者詹若琪對本文亦有貢獻)